10月22日✘☁☁☁✘,頤和園“御寶璆琳——清宮舊藏玉器特展”在頤和園德和園扮戲樓正式開幕✘☁☁☁✘,本次展出將持續50天✘☁☁☁✘,於2018年12月8日結束✘↟。現場共展出93件清宮玉器✘☁☁☁✘,涵蓋禮制✘╃、祭祀✘╃、陳設✘╃、收藏等宮廷生活的各個方面✘☁☁☁✘,相當一部分是清代乾隆皇帝的摯愛珍寶✘☁☁☁✘,也是清代玉雕巧匠的藝術傑作✘↟。 展出地點·▩•╃│:頤和園頤和園的前身是清漪園✘☁☁☁✘,始建於乾隆時期✘☁☁☁✘,是清代在京師西郊的重要皇家園林之一✘↟。晚清時期✘☁☁☁✘,頤和園更是成為晚清慈禧太后居住✘╃、理政的地方✘☁☁☁✘,這一時期✘☁☁☁✘,大量珍貴的宮廷玉器被收藏在頤和園✘☁☁☁✘,以乾隆時期最為精緻✘╃、珍貴✘↟。 本次展出的清宮玉器以頤和園所藏清代中期✘☁☁☁✘,特別是乾隆時期的玉器為主✘☁☁☁✘,器類涵蓋禮制✘╃、祭祀✘╃、陳設✘╃、收藏等宮廷生活的各個方面✘↟。這些玉器代表了清代玉雕巧匠的藝術傑作✘☁☁☁✘,展現了玉器獨特的藝術神韻和文化內涵✘↟。 此次展覽一大亮點是乾隆時期的仿古玉器✘☁☁☁✘,有彝器✘╃、水器和酒器✘☁☁☁✘,器型包括鼎✘╃、爐✘╃、尊✘╃、簋✘╃、觥✘╃、爵等✘☁☁☁✘,大多仿古代青銅器的造型✘☁☁☁✘,器底篆刻“大清乾隆仿古”✘╃、“乾隆仿古”款✘↟。其中✘☁☁☁✘,“大清乾隆仿古”款獸面紋青玉方鼎最具代表性✘↟。這類仿古玉器✘☁☁☁✘,不僅體現了乾隆皇帝對玉的摯愛✘☁☁☁✘,烘托了18世紀清代宮廷的典型氣息和品位✘☁☁☁✘,同時也表明大清國之重器的傳承方式✘↟。 在展品當中✘☁☁☁✘,有一件是乾隆皇帝80多歲時✘☁☁☁✘,讓玉雕巧匠篆刻的“自強不息”印璽✘☁☁☁✘,同期還有一件“八徵耄念”印璽在首都博物館內展出✘↟。“乾隆皇帝最喜歡用玉製印璽來表現自己無所不在的權力✘☁☁☁✘,因此✘☁☁☁✘,這兩件展品遙相呼應✘☁☁☁✘,觀眾從中可以感受到清宮玉器中所蘊含的政治價值和無窮魅力✘↟。”頤和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✘↟。 |